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

广博集 人气:1.79W

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,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,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?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1

朱光潜朱先生的文章很出色。十二封信,拧着信笔,字成珠,一读就深感其美,约朱先生也是个性格的人。朱先生主张道德合理,道德比法律先行,无情无聊,“兴趣”也是人生的幸福,不可或缺。

朱先生说:“体验就是在生活中找到爱好。喝茶,口渴的人吞咽,喝茶的人口一口,能够品尝其风味”人生也像喝茶一样,“品尝兴趣的能力一半是天资,一半是修养。在安静的.环境中容易产生兴趣。 “安静是指内心的灵魂,并不是指物界的寂静。能够找到人生的“兴趣”和“美”,不会浪费这个人生。

朱先生对“学问”也有其主张。不愧是“通”还是“精”,自古就有争议,朱先生的主张首先博大精深,如果不基于“博”,就像天空的大楼一样被嘲笑。“中国学者的通病不讲基础,奢侈地讲高远”,基础在各项技术中利害攸关。例如,落后在武功,气息在歌声,基础坚实的大楼没有站立。

说到人生的痛苦,朱先生也能看到血。 “人类比其他东西更痛苦。因为人们认为自己比别的东西更重要”人们如果能够按照自然赋予的本性生活,就像草木虫鱼一样,不在意,不抱怨,不高望,人生自然淡淡。“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。因为不完美”世界如果完美,我们怎样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?有了想象的田地,我们就有希望。有欢乐和悲伤,人生完美,没有悲剧的人生也必然无聊。

今天的坏事,肚子疼得停不下来,本来不打算学习,可是拿着书上的小东西,心里也亮了起来。连文字都很美。所以看修养的影响。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2

1、总之,愁生于郁,解愁的方法在泄;郁由于静止,求泄的方法在动。

2、我生平不怕呆人,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,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,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,真是觉得苦也。你对着有趣味的人,你并不必多谈话,只是默然相对,心领神会,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。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?

3、第一,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。第一遍须快读,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。第二遍须慢读,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。第二,读过一本书,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。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,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,刺激你思考。

4、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,也是最能领略的人。所谓领略,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。好比喝茶,渴汉只管满口吞咽,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,能领略其中风味。

5、一般人误解恋爱,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,境过则情迁,色衰则爱弛,这虽是冒名恋爱,实则只是纵欲。我为真正恋爱辩护,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;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,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,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。

6、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,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,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。

7、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,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,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,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,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,便寻不出趣味来了。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,过了正常时节,便会萎谢。

8、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,你不努力跟着跑,便落伍退后,这固不消说。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,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。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,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,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,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。

9、朋友,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,要征服自然,只得服从自然。违反自然,烦恼才乘虚而入,要排解烦闷,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。人生来好动,好发展,好创造。能动,能发展,能创造,便是顺从自然,便能享受快乐,不动,不发展,不创造,便是摧残生机,便不免感觉烦恼。

10、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,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。

11、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,很刻薄寡恩的。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,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。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遣。比方我天天看见很可怜的乞丐,理智也天天提醒我贩济困穷的道理,可是除非我心中怜悯的.情感触动时,我百回就有九十九回不肯掏腰包。前几天听见一位国学家投河的消息,和朋友们谈,大家都觉得他太傻。他固然是傻,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。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,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决不肯去做的。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。

12、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。如果纯任理智,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,因为离开情感,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,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,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。如果纯任理智,则宗教对于生活无意义,因为离开情感,自然没有神奇,而冥感灵通全是迷信。如果纯任理智,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,因为离开情感,男女的结合只是为着生殖。我们试想生活中无美术,无宗教(我是指宗教的狂热的情感与坚决信仰),无爱情,还有什么意义?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3

在朱光潜的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里,他以书信的形式和青年学子谈读书、谈修身、谈情理、谈人生……

以朋友的身份,用简洁朴实的语言,表达出自己切身的感想,其中还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拿出来与青年分享。

如他在《谈动》这一封信中说道,青年应该是活泼的`,不应该是暮气沉沉的,当感到抑郁和烦恼时,不妨动起来发泄内心的苦闷。

他除了在文中拿出歌德的事例进行说明,还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两件小事——打扫书房和打网球,这都是借与外界的互动来抒发心中愁闷。

最后他还说道:“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,你对于烦恼,当有‘不屑’地看待;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,你对于烦恼当有‘不值得’地看待;我劝你多打网球,多弹钢琴,多栽花木,多搬砖弄瓦。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,你就谈谈笑笑,跑跑跳跳,也是好的。”

书中的十二封信所谈皆是青少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。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,眼光要深沉,戒骄戒躁,不要贪图容易和懒惰,更不能随了世俗、急于近利。

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指南,是充满了人生智慧的经典。相信这本书将是你得到的最好的青年节礼物!

看完这十二封信,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受益匪浅,面对目前的迷茫和困境,总能从书中找到解开困局的“密钥”。

无论是正青春的你,还是即将走向青春的你,都能从中获得启发,一起把未来点亮!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4

言之有理,言之有物。亲切、平等。

我时常想,做学问,做事业,在人生中都只算作第二等事。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。我所谓“生活”是“享受”,是“领略”,是“培养生机”。

这一段读出朱光潜先生把生活放在第一位,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。生活要有趣味。我想,就像我一样,很多中国的学生往往把学业看得太重,一心都是在想着学习,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。却忽视了生活,没有了生活的味道。

《谈情与理》

感叹作者学识渊博,为学严谨。写文章不空,用事实说话,举例子。用古今中外不同派别的道理来一一分析。

科学家讨论事理,对于规范和事实,辨别极严。规范是应然,事实是实然。

生活是多方面的,我们不但要能够知(konw),我们更要能够感(feel)。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。理智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支配情感,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,而理智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是不理想的。

读完这篇文章,感觉自己的确是这样。看了很多文章讲How,如何提高什么什么,在如GTD,可实践之后,常有问题,大多不能坚持。以为理智可以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感性,但等到真实场景出现时,往往是感性控制了自己。

我们要去做什么的时候,真的不是靠告诉自己,你应该,因为什么什么,而是让你自己愿意去做,有兴趣去做。在选择的时候,也跟随自己的心走比较好。让人们造船的方法,不是教他们如何,而是让他们憧憬大海。这个why,在这里才是核心,才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之处。就同自己之前写的,会读书,更要会生活。

《谈作文》

音乐、运动和作文。列举了很多文章的大家,写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大多是一改再改,日积月累的`观察和训练。我想是希望青年人,不要把写出好文章当作一种天赋,而是当作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。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,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”精微奥妙不可言传,可言传的全是糟粕学文如学画,学画可领帖,又可写生。

临帖是指读书,是模仿。

每人总度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,揣摩呻吟,至能背诵,然后执笔为文,手腕自然纯熟。

要写生,须勤做描述文和记叙文。

推荐了一本书书《文章作法》夏丏尊,刘熏字。

《谈摆脱》

从戏剧矛盾的产生开始说起

人生痛苦烦恼,往往是因为摆脱不开。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要选择一样,舍弃另一样。

“摆脱不开”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。畏首畏尾,徘徊歧路,心境既多苦痛,而事业也不能成就。许多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。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,第一须要“摆脱得开”,积极的说,便是“提得起”,便是“抓得住”。认定一个目标,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,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,这是成功的秘籍,也是摆脱烦恼的秘诀。

纠结,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摆脱不开。

多少身边的人在说类似的话,做类似的事?喜欢的东西,只能二选一的买一个,花去很多时间纠结。两人同时在追你,你开始比较,开始烦恼,各有各的优点,各有各的动人之处。究竟选哪一个以后才不会后悔?说这样的话,别人会怎么理解,会不会误会你的?你想结交更多的朋友,又害怕真心换来的不是真心?毕业了,选学校还是选专业?要工作了,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?

没鞋的时候,只想要有鞋,有鞋之后,想要更好的鞋。然后你还会去和周围的人比较。

不同层次的人,会有不同层次的烦恼。你以为你倾慕的那层生活里,就大多是不纠结了吗?当然不是。

斯蒂文森论文,说文章之术在知漏(the art of omitting),其实不独文章如是,生活也要知所遗漏。

举例说自己幼年时写文章,老师的教导:

“长枪短戟,用各不同,但精其一,已足致胜,汝才有偏向,姑发展其所长,不必广心博鹜也”

想起高中老师说,你看那些,真正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,不都是在某一方面做的比别人好很多。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吗?你们现在在学校学的是通识教育,在社会上不一定就好。

再说世人:

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了,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,说明知起无聊的话,和明知起无聊的朋友周旋了。在我看来,这都是由于“摆脱不开”。因为人人都“摆脱不开”,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。

《谈读书》

为什么读书?启篇便开始谈青年人读书最大的借口就是没有时间。便说出积少成多的道理,然后在列举出忙人们抽空读书的例子。增长学问,不进则退。读书的兴趣需在青年时养成的好。学校的课本范围狭窄,不一定符合你的天性;课本看着看着会失去兴趣。读什么书?读书要选择,值得读得书不多。谈书的书不值得读第二遍。列举了外国青年人读的书,和自己读的书。最后其实并没有答复,因为因人而异,不能全靠指导,要自己探索。如何读书?作者只提了两点:

第一,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需读两遍。快读慢读

第二,读过一本书,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见解。

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5

我对一本书价值的评价有一个标准,就是能不能伴随一个人成长。书是不会变得,但是一个人随着时间成长,阅历的提高,这本书还能不能不断地引领你去发现自己,提升自己。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在我心里就是这样一本书。

朱光潜先生给青年朋友们的谆谆教诲,是一位有真正学识和修养的长者写给你的温切话语。虽然是给青年的信,但并没有说教式的呆板。信中从青年关心的读书、修身、作文、社会活动、爱恋等种种事项,在先生的笔下如长者劝导一般语重心长,读起来亲切自然,使我受益颇多。

一谈读书。每天想方设法从各种事务中抽出一点时间读书,在这个信息化时代,如果不努力跟着跑,就会落伍后退,如果没有个在闲暇时寄托心神的爱好,就可能被恶习引诱。

二谈动。像我们正值青春年华,正是活泼泼的,而绝不该暮气沉沉。对于烦恼,应该有“不值得”的看待,去谈谈笑笑,跑跑跳跳。

三谈静。生活是第一位的,趣味是第一位的。眼见颜色,耳闻声音,是感受;见颜色而知其美,闻声音而知其和,也是感受。去感受生活中的静。

四谈社会运动。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

五谈十字街头。“习俗是守旧的',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,才能增长兹大,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。”勇敢走向十字街头,打破习俗和偶像,自由伸张自我。

六谈多元宇宙。人常说“真善美”,要求我们待人真诚,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,有一个美丽的心灵,也就是心灵美的真人、善人……

七谈升学和选课。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,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。学问这件东西,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。所以,先考虑兴趣吧!

八谈作文。作文是如何用语言将自己所见所想表达出来,这个能力却表现着我们的水平,认认真真去练去坚持,总能有进益。

九谈情与理。朱先生将道德分为两类,“问理的道德”和“问情的道德”,并认为“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,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。”由此看来,想自己这样做一个感性的人并没有不好。

十谈摆脱。人生路途有舍才有得,“摆脱不开”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。与其畏首畏尾,徘徊歧路,不如认定一个目标,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,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,这是成功的秘诀,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。

十一谈在卢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。效率越来越是人追求的指标,“效率”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。不要贪容易,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一件事。

十二谈人生和我。人生途中,有些事是无法逃避的,只要走下去,人生才会精彩。如果人生没有自己切实地去触摸生活中的温暖和冰凉,索然无味的算什么人生?

如同朱自清先生说的“如入宝山,你绝不会空手回去的。”民国时期的文人的文字总是可以让人在浮躁中寻觅到一处寂静。